如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堂课下来,不少年轻大学生感慨“没想到课堂如此有趣”。高校思政课如何“盛装”开课,惊艳了无数年轻的心?小编今天带你走进几所高校的思政课堂,去一探究竟。
一 清华大学
在传统课堂里,老师要在45分钟或者90分钟内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内容。而在清华大学慕课课堂,一个章节的内容被“切碎”,分解为符合阅读习惯的若干个知识点,每个知识点都被制作成7至15分钟的独立视频。
“在传统课堂,学生没有多少选择。而在慕课课堂,则是完全可自主选择的。”刘震以其慕课举例说,不仅有教师讲授知识点的基础视频资料,还提供了课程讲义、线下讨论课、微信公众号平台等丰富的学习资源,“就像在饭店点菜一样,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组合不同的菜单”。
二 上海交通大学
上海交通大学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日前站上思政课讲台,为大学生们讲授“中国梦,我们的梦”。这一堂课,是上海交大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,而实施的“1+4”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学模式改革试点课程的一部分。“1+4”,是指“1个多元组合教学团队+多课堂教学”的授课方式。
作为“4+1”思政课中的“1”,形势与政策课在部分高校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。上海交通大学推出“读懂中国”课程,把传统的思政课上出新面貌。该课程坚持问题导向,按照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、外交6类内容建成100个教学模块,每个模块分别配套文稿与课件,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印象深刻。
三 武汉大学
2016年11月,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的思政课课程正式上线。短短24小时之内,选课人数就突破1.3万人,且呈持续增长趋势,截至目前,已达5.6万人。其中不少是校外学习者,有在校学生、在职教师,也有毕业多年的社会学习者,以在校本科生居多。
在线上,武大思政课慕课讨论区“向教师提问”和“学员互动”两个板块,十分热闹。不少学生在这里抛出问题、分享经验。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在24小时内作答,课程上线后,负责幕后的教师时刻关注着讨论区,做好学习者和主讲教师之间的纽带。学习者提出问题后,讨论区负责人会及时与主讲教师沟通,尽量做到及时、充分回答。
四 西安交通大学
“如今给学生上思政课,对教师来说是很大的考验。”电气专业少年班思政课主讲教师樊晓燕说,现今学生面对网络信息的“轰炸”,学生们往往表现出“从众迷茫”,失去辨别力。“理越辩越明,讨论课就是提供一个充分表达、深度参与的平台”。
讨论课已经成为西安交大思政课的必要环节,每学期用足够的学时来讨论专门议题,而视频、情景剧等更具表现力的讨论课展现方式更受95后学生欢迎。“我们也许不会形成‘决议’,当谁也不能说服谁,就把争议的焦点展现给同学们一起讨论。”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庞宇航计划拍一段“纪录片”,展现学习小组的讨论过程。
“思政教育的重心不是知识本身,而是思辨过程。引导学生学会辨别、思考,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,从而构建自己的信仰体系,才是教育的目标和价值。”这正是西安交大思政课教师的理念与追求。
五 江南大学
《宝哥说》以江南大学思政专家、人气教师唐忠宝博士为中心,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为支撑,学生团队参与,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解决学生困惑,帮助青年成长为宗旨的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。
《宝哥说》不强制学生观看,“宝哥”也不单指某个人,而是所有愿意与青年人分享思想、进步、展望(BAO:Brain、Advance、Outlook)的人生导师。《宝哥说》从集中讲演延伸至分散沙龙,从线下活动延伸至线上推送、互动,还将现场内容转化成系列慕课和电子微刊。《宝哥说》紧密结合党史党章、爱国教育、青年困惑、新生转型等方面,开展了“那年樱花败”,“大学路,莫慌张”,“左手优秀,右手幸福”等主题教育活动。
六复旦大学
《周易》、梁启超的《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》、杨绛的《我们仨》、特里伊格尔顿的《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》、琼·罗宾逊的《经济哲学》……这些各时代各领域的经典作品,时常天马行空般出现在复旦的思政课堂上,教师娓娓道来,学生津津有味听完三节课,几乎没有人提前离去。
“最初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上课,但没想到思政教师带我们进入了一个要去用心体味的世界,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实、有血有肉的马克思主义。”有同学如此评价。
据了解,复旦每一名思政课老师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,并且来自不同专业,如社会学、政治学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、法律学,经济学等。忠诚、年轻、专业是该团队的鲜明特色,多位成员已成长为深受学生喜爱的“明星教师”。
我们发现,吸引学生的思政课都有个特点,就是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,利用互联网模式,而力拓评测系统学生可通过PC端手机端几时评测思政课学习那种,用现代的方式学习历史的精髓。
体验评测系统http://pc.ltpower.net/plugins/selftest/PC/Default/ProfessionIndex.aspx